表面質量和切削工藝性是微細切削技術的重要研究內容,國內外學者在這方面己經開展了深入地研究工作,并且己經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微細切削技術是一種始于20世紀90年代的新技術,其發(fā)展時間還很短,在加工質量和切削工藝性方面仍有一些問題有待深入研究,這主要體現(xiàn)在: (1)在材料選擇上,當前關于鋁合金、銅合金、PMMA等易加工材料的微細切削技術己經相當成熟,并且己經在工業(yè)領域得到應用。然而,作為工程領域內大量應用的鋼類材料,尤其是不銹鋼、高強高硬鋼等難切削金屬材料,微細切削方面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 (2)在表面質量研究上,在評價己加工表面質量的指標中,各國學者對表面粗糙度的研究較為深入,但對于其他指標,如表面層加工硬化、表面層組織變化等方面的研究較少,而這些指標對于己加工表面質量也有非常顯著的影響。 (3)在工藝性研究上,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各國學者在微細切削的單一形面加工工藝能力研究方面己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針對具體零件的微細切削工藝路線制訂、走刀路徑規(guī)劃等方面的研究還不多。 表面質量是機械零件的主要技術指標。機械加工的表面質量主要包括加工表面的幾何方面質量和加工表面材質的變化。己加工表面的幾何方面質量通常用表面粗糙度表示,表面粗糙度由兩類因素造成:一類稱為理論粗糙度,其主要取決于殘留面積的高度,是幾何因素產生的粗糙度;另一類是切削過程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產生的,主要包括積屑瘤、鱗刺等。在切削過程中,積屑瘤的不斷產生和消失會引起切削力的波動,進而引發(fā)振動,影響表面質量。 加工表面材質的變化包括表面層加工硬化、殘余應力和金相組織變化。經過機械加工后的工件表面,其硬度一般為基體硬度的120%~200%,這種表面層的硬化可以提高零件的耐磨性,但是同時增大后續(xù)加工難度和刀具的磨損。工件表面為保持平衡而存在的殘余應力有時候能提高零件的疲勞強度,但也會使零件表面產生裂紋,此外,如果殘余應力分布不均會使零件變形,影響零件精度。 機械制造加工的質量控制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同樣也成為機械加工不斷追求的目標。因此,在進行機械加工時需要采取嚴格的控制措施,保證產品的精度及表面質量。hbhtsd/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最新產品
浙江民營企業(yè)網(wǎng) www.pnuw.cn 版權所有 2002-2010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