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油的分類發(fā)布時間:2012-10-22? 一、潤滑油的分類:
? 1、礦物油
? 2、半合成油
? 3、100%全合成油
? 二、潤滑油的主要構成:基礎油 添加劑
? 1、基礎油分為 礦物油基礎油
全合成基礎油
基礎油種類
礦物油:也稱第Ⅰ類基礎油,是由原油通過物理方式蒸餾、脫蠟和溶劑精煉所得(如:汽油、航空油、柴油、石蠟、黃油、瀝清等)。
第Ⅱ類基礎油、第Ⅲ基礎油都是在第Ⅰ類基礎油的基礎上進行碳氫分子重新排列加氫裂解所得,只是Ⅲ類基礎油是在Ⅱ類基礎油的基礎上進行高度加氫裂解/催化脫蠟所得。目前中國還沒有專門生產(chǎn)Ⅲ類基礎油的企業(yè),大部分依賴國外進口(如:美國、歐洲等發(fā)達國家)。Ⅱ類基礎油有50%-60%也依靠進口,更談不上PAO基礎油,所以在中國本地生產(chǎn)和調(diào)配的潤滑油大部分由Ⅱ類油生產(chǎn),所謂100%全合成油目前市面上大多也是Ⅲ類基礎油調(diào)配而成。從ACEA(歐洲汽車制造商協(xié)會)所認證的角度來說,Ⅰ、Ⅱ、Ⅲ類基礎油都屬于礦物油,真正的100%全合成油是PAO及酯類基礎油、Ⅳ類及Ⅴ類基礎油。而美國API在2001年嘉實多與美孚的關于full合成油爭議問題上,最終API把Ⅲ類基礎油定性為合成油,由此可見歐洲對潤滑油認證標準要高于美國石油協(xié)會API的標準。
合成油與礦物油對比
缺點:低溫流動性差,高溫極易被氧化,潤滑效果易早衰退,純度不高易產(chǎn)生積碳。
3、全合成基礎油:目前主要有兩種提煉方式:
①國內(nèi)采用石蠟高溫裂解,加氫制成聚α烯烴,簡稱PAO。
②國外在上世紀70年代已采用石油液化氣加壓分離出乙烯和丙烯再加氫高壓聚合反應而成的叫聚α烯烴,也簡稱PAO。
相比之下,天燃氣提煉技術提煉的潤滑油,其純度更高,幾乎不含雜質(zhì),高溫抗氧化能力強,油膜更穩(wěn)定,能更有效防止碳和油泥的產(chǎn)生,大大延長換油周期,確保引擎持久如新,動力澎湃。
Ⅲ 類 油 是 否 真 正 全 合 成 油?
在2000年之前,一般只有以100%PAO或酯類為基礎油的潤滑油,才會在包裝上印上“Full
Synthetic”(全合成)。1999年,美國消費者維權機構,Better Business
Bureau,裁定美孚對嘉實多不應在以第三類基礎油制成的產(chǎn)品上印上“Full Synthetic”字句的指控不成立,原因是“Full
Synthetic”在包裝上是市場推廣用字,而并非科學用字。自此以后,很多潤滑油制造商紛紛稱他們以第三類基礎油制成的產(chǎn)品為全合成油。
而到了今天,有一些不負責任的小品牌,或不負責任的潤滑油從業(yè)員,甚至宣稱以更低質(zhì)量的基礎油所制成的產(chǎn)品為全合成油。
100% 全 合 成 油(PAO)
100%全合成油(PAO)——聚α烯烴Ⅳ類基礎油,目前市面上大品牌的PAO100%依靠進口,中國無法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即使有也是小規(guī)模的實驗階段,中石化、中石油是用石蠟、異構化而成(即用石蠟進行高溫裂解,再與高壓氫氣聚合反應生成的PAO,也叫聚α烯烴),這與國外的PAO提煉方式有一定的差距。國外在70年代中期就采用石油天燃氣或瓦斯進行液化分離出乙烯、丙烯再與高純度的高壓氫氣聚合催化等復雜工藝生成大分子物質(zhì),聚α烯烴(PAO)。相比之下天燃氣提煉的PAO純度更高,幾乎不含雜質(zhì),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抗酸性,更高的粘溫性能(極好的低溫流動性和高溫性)。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最新產(chǎn)品
浙江民營企業(yè)網(wǎng) www.pnuw.cn 版權所有 2002-2010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