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茶緣起歐洲,一般我們所謂的花草茶,特指那些不含茶葉成分的香草類飲品,所以花草茶其實是不含“茶葉”的成分。正確的來說,花草茶指的是將植物之根、莖、葉、花或皮等部分加以煎煮或沖泡,而產生芳香味道的草本飲料。在西方,花草茶被稱為Herb,這是由拉丁語erba轉變而成,源于地中海地區(qū)的古語,就是“草”的意思。在中文則翻譯成“藥草”或是“花草”。 藥草屬草本植物,種類繁多,而其中一些具有醫(yī)療、芳香等特質的藥草可供養(yǎng)生、烹調、美容之用。然而,在醫(yī)療技術并不發(fā)達的古代社會,藥草作為民間重要的醫(yī)藥配方,人們更注重它的療效。直到18世紀末,藥草茶的休閑價值才逐漸被人們發(fā)現,在法國發(fā)展為一種飲用時尚,上世紀80年代大量引進中國臺灣后,其天然健康的風味也得到了人們的青睞。臺灣人為了將它與一般藥用茶相區(qū)別,雅稱其為“花草茶”。 花草茶是一種天然飲品,不但可以解渴,更具有功能強大的各種養(yǎng)生功能。營養(yǎng)學家研究,花茶中常見的營養(yǎng)成分有水溶性維生素、礦物質、類黃酮、鞣質、芳香油類、苦味素、配糖體等。其中,芳香油類具有良好的醒腦明目作用,水溶性維生素可促進消化代謝,類黃酮利尿,對心血管也有保護作用,苦味素則有消炎、抗菌之效。 大部分的花草茶如“玫瑰、薰衣草、洋甘菊、薄荷”等都具有養(yǎng)顏、抗衰老、滋潤肌膚及美體瘦身的美容功效。除此之外,花茶對于舒緩壓力、鎮(zhèn)靜神經等其他癥狀也有令人興奮的效果。比如“洋甘菊”花茶具有松弛神經、安撫心寧、消除噩夢以及舒緩頭痛等主要功效;“馬鞭草”花茶具有強化肝臟代謝功能,并具有松弛神經、幫助消化及改善腹氣的功效,可治偏頭疼;金盞花有清熱的功效,能減輕傷口疼痛、促進消化;柑橙花苞能促進消化、助安眠、養(yǎng)顏美容;百里香可緩和咽喉腫痛,有殺菌作用;迷迭香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安神定氣。等等。 在我國,諸多古代的藥學著作都詳盡記載了眾多花草茶的功效與應用,如《本草綱目》記載:“康乃馨”性微涼、味甘、入肺、腎、經,有平肝、潤肺養(yǎng)顏之功效;《本草綱目拾遺》記載:“玫瑰”純露氣香而味淡,能和血平肝,養(yǎng)胃寬胸散郁;《神農本草經》記載,“菊花”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氣, 輕身耐勞延年…… 雖然在原料上,花草茶與注重醫(yī)療的藥草茶并無什么差異,只是在制作工藝上,增加了對色香味方面的制作要求,而對藥效的要求有所降低。比如淺金色的菩提子花茶、紫色的錦葵茶、絳紅色的洛神花茶、藍紫色的薰衣草茶、綠色的蒲公英茶,花草茶的繽紛色彩足以帶給人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 所以說,花草茶,一半是用來品嘗,一半是用來欣賞的。泡茶時,看那輕盈的花瓣在水中搖曳,看著“水花相融”,聞著“花香四溢”,聽著“花語連篇”,飲著“花液沁心”,澄清的茶水變幻出繽紛的顏色,馥郁的香氣如陽光般溢出,每一口花草茶,都是一汪明媚的天空…… 在崇尚綠色、環(huán)保的今天,養(yǎng)生花草茶已成為人們“回歸自然、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帶給人們另一種不含咖啡成分,茶堿的天然草本飲品,同時也帶給人們另一種純凈自然的遐想。 她在想的經營理念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