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5月06日
信息來源:
我們每個人都有需要寬恕他人的時候,我們每個人也都有需要獲得寬恕的時候。將來還會有很多這樣的時候,一次又一次。因為各自不同的原因,我們都是破碎的。出于這份破碎,我們傷害他人。“寬恕”是療愈這些破碎之處所要踏上的旅程,是我們重新歸于完整的方法。
無論是殘酷折磨我們的人、背叛了我們的配偶、沒給我們升遷的老板,或是早上上班途中擋我們路的駕駛員,我們都面臨同樣的抉擇:原諒,或者謀求報復。無論是身為一個人,還是身為一個家庭、群體,以及一個深刻相系的世界中的一分子,我們都面臨要不要寬恕的抉擇。
在這個星球上,人類生命的實質(zhì)內(nèi)涵,無非就是我們每日彼此互動的匯總。每一次我們伸出援手,每一次我們傷害他人,都會對我們的世界造成劇烈的沖擊。因為是人,所以我們有些互動會出錯,于是我們會傷人或受傷,或既傷人又受傷。生而為人,本來如此,在所難免。寬恕是將這些互動導正的辦法,是我們修補社會關(guān)系裂痕的辦法,是我們阻止人類群體瓦解潰散的辦法。
有無數(shù)的研究列舉出寬恕在社會、精神、心理,甚至是生理上的益處。然而,寬恕的實際過程卻往往是個懸而未決的謎。沒錯,放下仇恨是很好、很有幫助,但在我們受到傷害時,到底該怎樣放下仇恨?當然,能做到不尋求報復比較好,但當我們被奪走的東西無法還原時,要怎么斷了報復的念頭?更有甚者,有沒有可能既寬恕又討回公道?為了達到寬恕,我們必須依循什么樣的步驟?身為一種這么脆弱的生物,我們?nèi)绾慰p補內(nèi)心所有的破洞?
文章來源: 《寬恕 》作者:德斯蒙德—圖圖 默福—圖圖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聲明:轉(zhuǎn)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不構(gòu)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作者持權(quán)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