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各種圖書排行單中,《喬布斯傳》大多榮登榜單;果粉們仍翹首盼望iPhone4S手機……辭世近3個月后,喬布斯依然活在中國網民的世界里。而有關于中國的喬布斯在哪里、中國的蘋果在哪里的疑問,則成為這個秋冬季節(jié)的響亮追問,當然這也是對走過了17年的中國互聯網的追問。
2011年,是中國互聯網的第17個年頭。
這一年的中國互聯網,依然在糾葛中前行:用戶在增長,技術有發(fā)展,問題依然明顯。
互聯網是當下變化最大、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微博全面滲透社會各個層面,智能手機及移動互聯網開始展現出變革力量,微信、米聊等新型移動即時通訊工具聲名鵲起,新聞客戶端、公開課等應用大放異彩,中國開發(fā)者開始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
當然,問題依然不少。競爭規(guī)則的建設并未能與技術同步前進。過度的利益導向依然是這一年最為明顯的特征,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中國互聯網發(fā)展最大的掣肘之一。
支付寶股權變更使得“VIE”(協議控制)聲名大漲,加上渾水機構的“協助”,中國概念股飛轉直下;從團購到LBS,沒有創(chuàng)新,只有模仿,習慣于蜂擁而上的中國互聯網從業(yè)者總是迅速能把“藍海”變成“紅海”;安全問題再敲警鐘,繼多家手機廠商卷入CIQ隱私泄露事件后,年末又有數家網站密碼泄露……
這一年的中國互聯網很熱鬧。但在熱鬧的表層下,缺乏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核心技術和底層技術受制于人,依然是中國互聯網的阿喀琉斯之踵。
蘋果產品的熱賣和喬布斯的離世,成為觸發(fā)中國互聯網“創(chuàng)新饑渴”的開關。但在新一輪的創(chuàng)新反思和創(chuàng)新沖動之后,又有迅速滑向“消費喬布斯”的跡象。中國的互聯網創(chuàng)新之路,依然走得磕磕絆絆。
蘋果手機成為新時代最典型的隱喻:蘋果產業(yè)鏈條上,中國只賺2%的加工組裝費——記住,僅僅是組裝,從液晶屏到聽筒,我們都提供不了,更遑論核心操作系統(tǒng)了。
走過了基本受制于人的PC和2G時代,有太多期望寄托于移動互聯網和3G時代,但目前,似乎開頭并不樂觀。
2012年,中國互聯網18歲。
18歲的中國互聯網,將以怎樣的姿態(tài),迎接自己的成人禮?能否成長為一個有獨立品格、有更強的自主性、有更高道德標準的行業(yè)?
最多的網民,最大的市場,移動互聯網的崛起,顯示著一個互聯網新時代的到來。中國的互聯網企業(yè)是否能利用這一機會,實現從“學生”向“老師”的蛻變,創(chuàng)造出領先于世界的應用和商業(yè)模式,在全球營造出閃耀的中國時刻?
答案,在每一個互聯網從業(yè)者和每一個網民手中。